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飲酒過量酒吞人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若如先生,政戰學校畢業,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碩士,服役陸軍四十二年。著有《在美國寫社論的故事》等書,現為《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》會員。
 
清晨運動回來,打開電視看晨間新聞,一連兩條新聞都與喝醉酒有關。一是丈夫喝醉酒與妻子吵架,一氣之下開車出去,妻子怕他出事,出去阻攔,醉醺醺的丈夫開車將妻子壓死,竟渾然不覺。另一是夫妻喝酒吵架,妻子用高跟鞋將丈夫的頭打個洞,丈夫一氣告上法院。讓我想起多年前學西班牙語時,其中有一句諺語說:「飲酒勿過量,過量酒吞人。」(Toma vino no mas que el vino toma a ti)。
當時覺得這句諺語,有點誇張,心想,喝多了,了不起一醉了之,酒怎能吞人?何況自古以來,文人雅士,多以能飲為傲,大詩人杜甫的《飲中八仙歌》形容李白:「李白斗酒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;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」
古時軍人武將,也多以酒解思鄉之苦,唐朝王翰《涼州詞》:「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;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幾人回。」充分寫出軍人出征的悲壯情懷。
飲酒與人酒量有關,也因體質不同,有人千杯不醉,有人一杯即倒。善飲者稱酒客,酒客的故事很多,有個故事說,一對酒客,各拎一罈酒,到荒郊野外,幕天席地對坐暢飲。正喝得高興,一隻蚱蜢飛過來,其中一位酒客一把抓住,撕下一隻蚱蜢腿就吃起來,並說:「好一道佳餚!」另外一位酒客,霍地一聲站起,拎著酒罈轉身離去,頭也不回撂下一句話:「你是餚客,不是酒客,不配和我對飲!」
飲酒要有酒量,有酒量才能稱雄;酒量固有稱雄,但要不貪,不貪不會醉,還會青史留名。漢武帝時,大將霍去病大敗匈奴,武帝賜御酒一醰。如果霍去病貪杯,一個人喝了,不過一醉而已。可是霍大將軍深知軍心,仗不是他一個人打的,因而將酒倒入泉水中,與將士共享,成為千古佳話,酒泉一地因而馳名。酒泉為歌頌酒,石牌上雕刻著詩句:「天若不愛酒,酒星不在天;地若不愛酒,地應無酒泉。」
善飲者,不但有量,要會品酒,以宴會中常作飯後酒的XO為例,飲時用高腳大圓玻璃杯,杯中酒淺淺的,托在掌中慢慢晃動,等到酒溫與手溫相同,再慢慢啜飲。XO三大名牌,如小酌一口,即能嘗出那種廠牌,那是知酒善飲的人,如能嘗出年份,就更上層樓了。法國酒商,最喜歡那些一口一杯下肚的人,喝到不醒人事,尚不知喝的是何種酒。
民國五十五年,我在馬祖顧問連絡組服務時,陪同的是軍醫顧問,兼管小型PX(美軍福利站),販賣各種洋酒。停留馬祖期間,嘗了不少洋酒;回臺後,酒席間遇到假洋酒,一飲便知,隨即停飲。其間差異,味蕾立判。
金門陳高世界馳名,高梁酒窖藏五年才稱陳高,窖藏愈久愈純愈香,年份不同,入口滋味也不同。詩人紀弦形容得好「酒瓶一打開,全世界都香了!」那是對善飲者而言。但是對於不善飲者而言,可能又是另一種味道。 
調酒也是一門學問,有人以一大杯啤酒中加一杯高梁酒,調出所謂的「深水炸彈」,威力驚人,不善飲的人切莫嘗試,以免一醉不起,結果真正讓酒吞。
新聞界有人發下豪語,「只知天下有酒,不知酒能醉人!」酒會醉人,只是酒量不同而已。善飲的人,一口下去,即知酒的勁道,能估算出喝多少才會醉,即使與好友開懷暢飲,也會喝到微醺為止,不會喝到英文說的pass out。真正喝醉的人,不會發酒瘋,只會pass out,不過多數醒得過來,如果一去不返,那就要將英國詩人道森(Ernest Dowson)的名句,「隨風而去」(Gone with the wind),改成「隨酒而去」(Gone with the wine)了。
酒吞人今昔不同,昔日醉倒街頭,縱然魂歸離恨天,只不過自身受害;今人酒醉開車,一旦車禍,自己送命不說,還殃及他人,形同以酒殺人。有人問酒駕罰則如此重,何以仍有人酒駕?殊不知,未飲前勸說有效,一喝酒即為酒所制。近來酒駕事故頻傳,造成許多家破人亡的悲劇,飲君子在貪杯之餘,絕不可駕駛車輛,以免讓酒吞了人!
(點閱次數:867)